年前微博瘋傳的“快遞員月薪1萬5”的爆料,引起人們對快遞行業的熱議。但實際上,因為“爆倉”頻頻,以及成本居高不下,部分快遞公司已經被迫倒閉。
業內專家表示,快遞業務的發展與電子商務的興起密不可分,但長期的惡性競爭及低利潤的狀態讓快遞業難以做大做強。一般來說,同城快遞的毛利率在10%左右,異地快遞是15%,如果是特許加盟的快遞企業的話,毛利率會更低。
如今,快遞業面臨著一種尷尬的格局:“快遞不快”成為人們對這一行業“爆倉”的無奈評價。據了解,有些地區收攬業務量在進入去年11月底后翻了好幾倍,快遞公司員工基本處于滿負荷工作狀態,但依然處理不完網點內堆積如山的貨物。對于快遞公司來說,量的激增本是“利好”,現在卻變成“利空”。
一邊是代表著高科技的電子商務,一邊是“放量”的消費者需求,快遞行業成為連接電子商務與消費終端的“最后一公里”。然而,“最后一公里”的“爆倉”,讓人們對快遞行業這種低成本競爭是否能夠持續心存懷疑,并且也將其薄弱之處顯露于眾人面前。
快遞行業是怎樣在“草根”之中迅速成長,并成為電子商務業的最后一環?此次是什么原因導致快遞企業集中“爆倉”,“爆倉”的背后是否意味著整合的開端?物流業與電子商務哪個應該優先發展?對于這些疑問,業界人士各有不同的觀點。
●案例討論
參與討論嘉賓:
馬仁洪:廣東物流行業協會常務副會長、秘書長
朱玉童:采納品牌營銷顧問機構總經理
鄧亞春:廣東港中能達物流有限公司總經理
【議題一】
快遞行業為何頻頻“爆倉”?
◎背景介紹
近期,“爆倉”已經成為快遞業使用頻率最高的一個詞。記者從淘寶論壇多個賣家反映的情況中了解到,韻達、申通、圓通等幾家較大的快遞公司“爆倉”現象嚴重,員工都處于滿負荷工作狀態,依然忙得不可開交;有的地區收攬業務量在進入11月底以后一下子翻了好幾倍,快遞員每天多跑兩三趟都趕不及收件;配送端也因快件淤積送貨緩慢。
馬仁洪:需求增長而門檻過低
隨著現代化程度的提高、國際一體化,在人們的商務生活中,不可避免產生對“快遞”的需求,比如說一份合同,買方與賣方要求合同當天能夠來回。而隨著電子商務的發展,年輕人也越來越熱衷于網購,這也推動了城市的快速配送。
然而,在需求日益增長的同時,快遞行業反而出現門檻過低、基礎配套投入不足的逆反現象。一般來說,業務員的要求不受學歷、文化水平的限制,只要能夠騎著自行車送東西就行。由于快遞公司的門檻低、所需資金量少、業務員水平要求不高,很多小的公司應運而生。由于不存在高科技含量的東西,可以說是一種“勞動密集型”的行業。同行的競爭、區域的競爭、國內外的競爭等等,在面臨如此“激烈競爭”的情況下,大一點的快遞公司只能靠鋪設更多的網點,或者提升服務品質來爭搶業務。
朱玉童:快遞業雜亂無章
快遞行業是隨著電子商務的繁榮而發展的。對于此次快遞業的“爆倉”,既有節前網購業務的集中釋放的原因,也有快遞行業自身管理不到位的因素,對于業務的“放量”,他們對預案準備不足,不能從社會上及時地招到員工進行補充,而往年沒有出現這么厲害的業務“放量”現象也讓企業有些掉以輕心。
“爆倉”現象對電子商務是一大傷害,對品牌商品的口碑、信任度也是一次“挑戰”,嚴重時它可能導致失信于網民。事實上,物流業也是服務業,既然是服務業就需要一定的標準,但實際上快遞行業根本沒有相應的規定與標準,無論是人員素質、交通工具、語言規范等等,都顯得雜亂無章。
|